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哪几种风格
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
《酒神秘仪图》罗马地区第一风格,即用灰泥做好建筑上各个细部的实体,把墙面划分成若干块。看上去像是用抛光的彩色石板镶嵌而成。同时在地上嵌以细石求得协调。这种装饰样式有着希腊文化传播时期的美术特点,这种样式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本地和诸多领地是屡见不鲜的。但在意大利,直到公元前3世纪下半期,才在庞贝等地出现,由此而知,古代罗马壁画艺术同样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
第二风格是不用灰泥作建筑的各个细部实体,而直接在平面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庞贝著名的田园“秘仪庄”就是采用第二风格样式的壁画装饰壁面的。作品《酒神秘仪图》属于这一风格中的精品。
第三风格是不再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写实的表现,而是强调墙的平面性,植物装饰纹样多被运用,并绘以精致的静物和风景,风格趋于华丽的效果。此时正值奥古斯都时代,这种样式的产生与帝王和奴隶主贵族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不无关系。
第四风格是第二风格的承续和发展。它是将透视效果与装饰纹样相结合。并在繁琐而逼真的景物中穿插着人物活动,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又被称为“庞贝的巴洛克”。这种样式和风格在公元79年被火山灰覆盖前的时间达到了最高成就。
庞贝壁画的四种风格样式是庞贝壁画演变的概况,但这些风格样式不仅仅限于庞贝古城,这些装饰手法在罗马或罗马帝国的各个行省均有发现。因而它基本上代表了罗马壁画的发展轨迹。
2.镶嵌画
古罗马在镶嵌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831年,在庞贝的遗迹中,从最大的府邸“夫奥努斯”的家中出土了描写《伊苏斯之战》的镶嵌画,它带有明显的公元前4世纪绘画样式的传统风格,在意大利出土的镶嵌画中,它作为最古老的杰作而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公元前1世纪,在庞贝的镶嵌画中有表现喜剧的小品,舞台上的演员的喜剧效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可以看出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绘画作品的摹写。
图拉真和哈达尼阿努斯帝时代是带有古典题材和样式的镶嵌画的制作盛期。从哈达尼阿努斯别墅出土的《卡恩达奥奈与猛兽角斗图》反映了比较明显的古典写实手法。另外在奥斯特亚的公共建筑和店铺的地面装饰有黑白相间的镶嵌画,题材往往是传统的神话传说。此期的镶嵌画多采用影绘的手法,带有洗练明快的装饰效果。
公元2世纪是罗马镶嵌画特别盛行的时代。此时的镶嵌画和同时代的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到了公元3世纪,镶嵌画和同时代的绘画一样,则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进入4世纪以后,镶嵌画在室内装饰上几乎取代了壁画。公元330年,装饰罗马圣特·卡斯达恩契穹隆的藤蔓、爱神和动物及几何式纹样,走到了极其细密华丽的装饰效果。
罗马式建筑风格特点
特点一:强烈的宗教色彩,罗马建筑典型的是教堂设计,教堂基本上都是城堡型的样式;
特点二: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特点三:以巨大、繁杂的设计为基本要求,建筑物比较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
特点四: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绘画、雕塑等艺术居于从属地位。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罗马风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两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这一时期的西欧建筑与哥特建筑一样,建筑活动的主题为宗教建筑,建筑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堂建筑上罗马风建筑把当时人们对天国的幻想,结结实实地用石头砌筑在教堂上。
主要有以下特点:
1、罗马式建筑的基本典型是教堂,就像神殿之于古希腊艺术。在那个宗教信仰强烈的时代,教堂会成为主要建筑是在自然不过的了,而且教堂还是当时最富有、最有学问、设备最好且无所不在的机构。
2、技术处理方面,罗马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3、罗马式建筑的美学观点,就是建筑物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法(让光线从寥若晨星的小孔照射进来),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
4、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雕塑、镶嵌艺术等,则居于附属地位。
5、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6、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