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钉螺和淡水钉螺的区别
海钉螺和淡水钉螺的区别在于生活环境不同、外形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分布范围不同、科类不同等。
1、生活环境不同:
海钉螺生活在海洋中,而淡水钉螺则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2、外形特征不同:
海钉螺的壳形状较为扁平,壳口较大,壳体表面有明显的螺纹;而淡水钉螺的壳形状较为圆润,壳口较小,壳体表面相对光滑。
3、生活习性不同:
海钉螺是肉食性动物,以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而淡水钉螺则是杂食性动物,以水草、藻类、浮游生物等为食。
4、分布范围不同:
海钉螺分布在全球各大洋,而淡水钉螺则主要分布在淡水湖泊、河流等水域中。
5、科类不同:
海水中的钉螺实际上是一种名叫锥螺的海洋生物,属锥螺科类生物。淡水钉螺则是水陆两栖的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
丁螺生活在海里还是淡水里
钉螺生活在淡水中。
钉螺为雌雄异体,卵生。整年都可进行交配,以春季交配者最多,秋季次之。从11月到次年7月都可产卵,但以3—5月产卵最多。
卵产于潮湿的泥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16—23℃)不到一个月幼体即可孵出。孵出的幼体在食物丰富,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两个月即发育成熟。
扩展资料;
钉螺雌雄异体,卵生,产卵盛期在4~5月,卵孵化时间因气16~23℃时,约需20~28天。幼螺有浮游水面的习性,成螺不需附着物也可随水流扩散很远的距离。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钉螺指名亚种,喜栖息于河湖、池塘、灌溉沟渠、稻田等处。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可引起人、畜、禽得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控制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消灭钉螺,消灭钉螺等于切断了血吸虫生活史中的中间环节。灭螺可采取人工捕捉、诱捕、深埋、毒杀等措施。
根据钉螺的生活规律,冬天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毒杀放在4月气温上升前最合适,5月以后毒杀时就要施用兼伤螺卵的药物,6月以后则以灭当年的幼螺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钉螺
这个是什么螺,是不是钉螺,是海里的还是河里的,能吃吗
叫钉螺,可以吃,但一定要加工熟透了才可以吃。
钉螺属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
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