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3人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汉园集》。卞之琳原是新月派诗人,这之前已出过《三秋草》、《鱼目集》两个诗集。他与何、李当时都是大学生,年纪虽轻,但同样经历着大革命失败后的悲愤与幻灭。卞之琳自述此时“我彷徨,我苦闷。有一阵我就悄悄发而为诗。”在这种情绪下,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派的诗引起了他的共鸣。这时他的诗中有以北京生活为题材的,如《酸梅汤》、《几个人》(写卖冰糖葫芦、卖萝卜的人)、《路过居》(写茶馆)等。有的则表现对贫苦者的同情,如《苦雨》写雨中卖烧饼的老人。更多的则表现自己的忧郁、惆怅、空虚、悲哀。《记录》中说“一天的记录”就是“一片皱折的白纸”。《奈何》表现了一种落寞而不知所从的情绪。《一个和尚》借描写和尚来表示人生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灰色的还有《投》,似乎人来到世间是莫名其妙的。也有表现在彷徨中不甘沦落,坚持前行的精神,如《长途》。卞之琳的诗根据汉语的特点,讲“顿”或“音组”的整齐,这方面与新月派的诗有共同性。但他更多从形式上学西方现代派,有意模仿波特莱尔、艾略特、魏尔伦等的诗。有的诗晦涩难解,如《距离的组织》,虽然诗人自己做了许多注解,他人仍然不可能全部准确解释诗人的原意;即使考索通了,也并不能从中得到艺术美的感受。但也有一些诗却运用得好,如1937年的十四行诗《淘气》,是用各种暗喻来表现爱情的,写得活泼而有生趣,人们拨开那朦胧的迷雾时,能够感到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卞之琳酸梅汤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这首诗借助戏剧性场景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刻画真实地描绘出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市井人生,并客观地传达了诗人与这座"边城"既唇齿相依又孤寂隔膜的矛盾感受.这种运用戏剧性独白来客观表现诗人哲思的抒情方式,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智性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卞之琳代表作有哪些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於巢吗?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裏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著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著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於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化的秀发。
赞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卞之琳:生死桥上看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