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嗔的白粥馆(小和尚的白粥馆电子书)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戒嗔的白粥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戒嗔的白粥馆的知识,包括小和尚的白粥馆电子书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戒嗔的白粥馆》最新txt全集下载

1、戒嗔的白粥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2、释戒嗔的白粥馆——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给施主们讲故事。

3、让眼神穿过薄雾落在笑脸上,何必在意有雾障目,阳光出来后,它就不存在了。

4、曾经有位来过寺里的女施主和戒嗔开玩笑,她说,戒嗔小师父为什么总是穿着一种样式的僧衣,有没有想过做些新款式。

5、富丽堂皇的唐服,典雅庄重的宋衣,早已经成了祭奠历史的凭证。山下一季一变的流行,昨日的华彩,今天已然压在衣柜的最下层了。那不起眼的僧衣,千百年间却从未变过。

6、雕栏玉砌褪去了朱颜,不变却是底座本色顽石。

7、红透一时的歌曲,明年还有几人传唱。夕阳下,满脸笑颜的老人口中所哼的仍然是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山歌。

8、甜甜的绿豆糕、清香的糯米粽、可口的月饼,永远只能是生活的点缀。

9、这世间最恒久的,唯有淡而无味的白米粥。

10、我们天明寺,位为淼镇边上的茅山。山下不远处有片池塘,刚进寺的时候经常和师弟师兄一起去玩,在寺里我和戒傲关系最好,大部分师兄都比我们大不少,这几年又来两……

我想知道《戒嗔的白粥馆》中的寺庙在哪里

释戒嗔走红后,有网友为他的故事自发配图,把他的故事到处转载,还有喜欢他的网友根据戒嗔所述的"淼镇"、"天明寺",到江浙一带地名相同的地点去寻找他,但由于戒嗔所说的地名、寺庙名是化名,小和尚的身份至今未确认。网上也有不少人质疑,"释戒嗔"未必真是"小和尚",或许他就是书商为炒作新书而虚构的"人物"。释戒嗔,也称戒嗔、戒嗔师傅、小和尚、戒嗔小和尚,史上最红小和尚,网上网下最受追捧,2008年崛起的第一颗写作明星。释戒嗔在天涯以“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庙生活告诉大家”为名的帖子“一帖成名”,红遍网络。发帖仅仅一个月多一点,台湾省首家成立的电视台台视(台湾电视公司)于2007年6月5日报道小和尚的故事:“22岁摩登比丘网络弘扬佛法:说故事弘佛法,搭配漫画易了解。”称释戒嗔为热门谜样人物。2 007年6月13日释戒嗔于腾讯网开博“戒嗔的白粥馆”, 7月开CLUB(论坛),截至12月31日,单日点击数一度超过35万,总点击数超过1300万,回复超过10万条,注册成员超过4万人。2007年12月5日,释戒嗔力超李银河、易中天、余秋雨、王朔、海岩、孔庆东、郑渊洁、赵丽华等文化名人,成为腾讯网第一文化名博。被媒体誉为“史上最红小和尚”。释戒嗔的流行可以说是一场“粉丝运动”:无数粉丝自发前往书中所述的天明寺寻找释戒嗔;对很多“施主”来说,释戒嗔道故事成了他们的信仰,成了最好的精神安慰。每天都有新的读者被释戒嗔的故事“俘获”。

《戒嗔的白粥馆》:现代小和尚笔下的尘缘

1、宅家一月有余,有时透过狭小的院子看看天空,阳光明媚也有,小小雨滴也有,还有两日竟飘洒过茸茸雪片。

2、《戒嗔的白粥馆》,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

3、作者释戒嗔,是一名85后小和尚,之前在网络上更文,迅速爆红,08年出版了书,多个国家都有发行销售。

4、一个现代的小和尚,住在偏远寺庙里,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势书写人生哲理。

5、相信我,在这本书里,你能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净土。

6、戒嗔小和尚所在的天明寺位于淼镇边上的茅山中,常有香客往来。

7、有位曲施主是电影导演,有场戏需要两个和尚,但对群演都不满意,于是请戒嗔与师弟戒傲去跑龙套。

8、只有一句台词的路人戏,虽是古装戏,但戒嗔自嘲道:“只有我们不需要换服装,因为我们衣服的款式几千年都没有变过了。”

9、戒嗔因为在寺里常扫地,就演一个扫地和尚,前后扫了二十多回才算拍摄完成。后来曲施主给他们寄去了录有片花的光盘,师父师兄们一边笑一边看。

10、生活在21世纪的山里小和尚一样会上网,一样看电视,一样翻小说。

11、戒嗔的生活很丰富,每天会遇到不同的香客,向他诉说不同的烦恼,他也因此看到了红尘中的诸多烦扰。

12、同时他的生活也很单调,每日做早课、念经、扫院子,不断在往来的香客中听着类似的故事,对他们说着同样的话,消解他们的烦恼。

13、丰富还是单调,无法单一判断,我只知道他很快乐。

14、笔随心动,戒嗔的文字,透出一股能量,如三月里和煦的春风,拂散心头团起的迷雾。

15、戒嗔12岁那年弟弟出生了,母亲将他送去山中,从此开始了修行生活。

16、我总觉得戒嗔有着说不出的少年老成,许是年少时无人呵护的缘由。他的性格,恬淡不争,最难得的是豁达。

17、你无法想象,写出这样深邃从容故事,字里行间皆有缘法的戒嗔小和尚,只上过三年学。

18、这本书中一共131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好似全无关联,可你若看了一个故事,便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下一个故事。

19、戒嗔的幽默感让我看书时时常捧腹大笑,领会书中佛理的同时,心情十分愉悦。

20、戒尘,是戒嗔的师弟,刚到寺里时,只有4岁,他与戒嗔戒傲,睡在一起,一张床他躺中间。

21、戒尘很喜欢吃西瓜,夏天的时候总是抱着小半个西瓜用勺子大快朵颐。

22、西瓜利尿,4岁孩子本就是爱尿床的年纪,

23、戒嗔半夜常被戒尘喷泉一样的小便淋醒。(我很奇怪他们不盖被子的吗,有可能是小孩子爱蹬被子吧)

24、戒嗔有时困极了,便伸手把戒尘小便的方向偏一下,却经常碰到戒傲的手,原来戒尘往他那边尿也是人为的。

25、他们很头痛戒尘尿床的事,本想带他去“看看病”,只是还没去戒尘就已经不尿床了。

26、戒嗔曾经很想问母亲,为何一定要送他上山?这个问题困惑他很久,他找不到答案,一直以为是自己修行不够。

27、有些事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不管愿不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痛苦、沮丧再到释然,成长后我们终将放下,就把它当做时间的馈赠吧。

28、天明寺历史悠久,寺里许多东西都已陈旧,有个油漆工匠帮寺里一张旧桌子刷了新漆。

29、油漆未干的桌子放在寺院后面,戒嗔特意告知师兄弟们不要碰到,可是桌子上还是留下了一个掌印。

30、来往香客看见掌印便很好奇,对于他的猜测也很多。有说代表着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说掌印是大法师特意留下的,也有说可以在掌印上祈福的等等。

31、戒嗔有时苦笑,因为那个掌印是他不小心留下的,他说:“有时我们提醒别人很容易,却把自己忘记了。”

32、而他也惊讶于一个小小掌印居然有那么多解释,每种解释都让听众深信不疑。

33、戒嗔也曾想过澄清,但考虑后还是没说,既然人们存心对佛祈福,何必在意那个手印呢?

34、我却觉得小小的意外,其实也为来往的人们增加了许多趣味。有了这个掌印,礼佛之人又多一份愿望得以达成的心安。

35、人们并不一定想知道真相,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也无伤大雅。

36、而且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有答案,我们很容易在找答案的过程中迷失自己。人们愿意相信的解释,其实就是最好的解释。

37、诚然有很多意义都是人们赋予的,但只要影响是正面的、效果是积极的,何乐而不为呢?

38、我外婆也礼佛,小的时候每到大年初一,寺庙里的人很多,每个孩子都穿着新衣,手上拿着香,一不小心就在衣服上烧个洞。

39、小孩子自是不懂什么是佛法,我到了寺庙,在有众多菩萨的殿中,双手合十行礼时,也规规矩矩,心思纯净。

40、长大以后很久没有去过,但总想起寺庙就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

41、戒嗔所在的地方,是偏远镇上的小寺庙,他十分自由,可以带着小师弟去湖边玩耍,可以上山靠着大树看书。

42、戒嗔在这平凡无奇的质朴生活中,不仅享受其中,且怡然自得,依然拥有那一份朴素纯真。

43、我很想见见这位朴素的小师父,可他从未露面。许多人明知文中地址“淼镇”、“天明寺”是化名,还是尝试寻找他,但一无所获,至今也无人知晓他的庐山真面目。

44、我想身为出家人的他并不想被名利所扰,用文字能引导更多人向善,让更多人坦然笑对生活,已是他的功德。

45、我是有一天,96年二胎宝妈,从前我熬夜打扫,现在我熬夜看书。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戒嗔的白粥馆和小和尚的白粥馆电子书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