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逗七分捧(三分逗七分捧相声)

本文目录

  1. “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又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
  2. “三分豆七分捧”啥意思
  3. 从德云社入手,为什么相声要说三分逗七分捧
  4. 三分逗,七分捧,到底为何意思拜托各位大神

“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又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

三分逗七分捧,难道真是三七分吗?虽然逗哏和捧哏之间收入分配没有明文规定,但也慢慢往“五五分”靠拢,因为找一个捧哏确实不容易啊。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逗哏和捧哏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两个角色的差别确实十分的巨大。

第一点,逗哏才是全场的主角,所有的光环都在逗哏身上,其实有一个比喻非常好,就是说红花和绿叶的关系,逗哏才是红花,

绿叶很少有人去关注,所以从一开始,逗哏和捧哏的关系就已经确定了,谁是主谁是次这个没有丝毫的疑问,这里不是说捧哏不好,但是捧哏的地位就是衬托作用,这点没有什么说的。

举个例子,现在说相声最火的岳云鹏和孙越,很多人了解岳云鹏,但是有几个人能知道或者了解孙越,所以说观众的注意力都在逗哏身上真的没有错。由于所有关注都在逗哏身上,所以决定了逗哏有着更多的商业价值和地位,捧哏的商业价值小得太多,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点,既然逗哏和捧哏在演义中有主次之分,那么他们的收入是怎么分配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从相声开始发展到现今,都未曾有个明文规定,主要还是以相声组合间内部自己协商。

虽然说“三分逗,七分捧”,但凡有看过相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逗哏明显比捧哏难、比捧哏卖力。似乎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包袱要抖出来,完全取决于逗哏的能耐了。而捧哏更多的还是起协助作用,帮忙接个活、插个话。

第三点,不平等的分配被郭德纲打破;

2000年,郭德纲临时替演,在缺少捧哏的情况下,团里拉来了于谦帮帮捧哏,就这样,二人开始了第一次非常偶然的合作;下台后,二人分道扬镳,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郭德纲分别和张永久、王世勇、杨进明等人合作,但都没有和于谦合作的那种感觉,于是在2002年,找到了于谦,一拍即合,二人正是搭档出场,一直至今,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他们刚认识的时候,身份是不对等的,当时郭德纲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北漂,虽然创建了“北京相声大会”,但个人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而于谦除了在团里演出之外,还能接到很多影视剧龙套的工作,收入要比郭德纲高出很多。

但就这样身份不对等的情况下,后期郭德纲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收入分配”时,郭德纲也直言说二人就是“五五分”。

“三分豆七分捧”啥意思

LZ是“三分逗七分捧”

在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中,表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逗哏,另一个捧哏,相当于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就有“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熟语。意思是说: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虽然是主角;但是,它的艺术功能只占到百分之三十。捧逗是配角,其艺术功能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多!相声艺术在给人们创造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理想道德魅力的人格。

捧哏角色,艺术贡献大;而报酬少,功名所得少。如果相声表演是一盆耀眼夺目的盆景的话,逗哏是耀眼的红花;而捧哏就是默默奉献的绿叶。再做一个比喻,将相声艺术形容成为一个家庭。逗哏是父亲的角色,而捧哏则是母亲的角色。捧哏角色,体现了母性与大地的胸怀。

从德云社入手,为什么相声要说三分逗七分捧

“三分逗,七分捧”真的就是一句客气话,纯属给捧哏演员扬腕,寻找心理慰藉。

从业务上来说,逗哏演员是主导者,掌握着表演的进度和走向,抖了大部分的包袱,承担了大部分的笑点;而捧哏演员的作用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捧哏演员添花,人家逗哏演员也已经是“锦”了,无非就是卖一百还是九十的问题。所以逗哏演员随便换一个捧哏搭档依然可以卖钱,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拿相声界当今最大角儿郭德纲来说,无论和谁合作,都不愁票房;如果是和于谦合作,那票房会更好,观众会觉得更加过瘾。就像大热天吃火锅一样,不喝点啤酒总感觉少点什么,但是要真没有啤酒,其实雪碧、可乐、橙汁都是可以的。

从收入上来说,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都是三七分或者四六分,过分一点二八分也是有的,逗哏无一例外都是拿大头。就算是捧哏演员腕儿大,辈分高,最多也就拿五成,很少见到捧哏演员比逗哏演员拿得多的。当然了,如果是师父给徒弟捧哏,那徒弟把收入都孝敬师父也是有可能的,比较三年学艺,两年效力嘛。

自从德云社火了以后,郭德纲带头做了榜样,和搭档于谦五五分,徒弟们亦是如此,这才把捧哏演员的收入给提升了一个大台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钱才实打实地说明了双方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抛开收入谈地位,都是瞎扯淡。

从知名度上来说,逗哏演员获得的关注度和知名度都要远远超过捧哏演员,相应的赚钱机会也比捧哏演员要多得多。看看德云社团综的成员就大概了解了,大部分都是逗哏演员;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就对比一下岳云鹏和孙越,郭麒麟和阎鹤祥,秦霄贤和孙九香,捧逗之间的曝光率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怎么调节捧哏演员的心理落差,是一门学问。逗哏演员名利双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捧哏演员只能跟着喝汤,心理怎么平衡?不要给人家戴高帽子,说什么选择这个岗位之前就想好了,其实当初选择这个岗位,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辛辛苦苦学了三年,老师说你适合捧哏,你能不干吗?不干就等于之前的白学了,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只能硬着头皮上,至少还有点盼头呢。

喝汤的看着吃肉的,心理能绝对保持平衡的人极少,这就需要逗哏演员展现自己的胸怀。比如郭德纲出名以后变着法儿地为于谦扬腕,不仅贴上了“抽烟喝酒烫头”的标签令其广为人知,还把于谦家的宠物乐园翻来覆去的宣传;台下对于谦也毕恭毕敬,让于谦在金钱上赚得盆满钵满,在身份上获得尊重,在德云社这个大家庭里活得极其滋润。

再比如马志明,他的名气要比搭档黄族民高太多,每次出去演出,主办方都派车到家门口接他,而他都是主动让车子绕一圈再去把黄族民接上,二人一起去演出场所,这就是最起码的尊重。

有很多逗哏演员就没有这样的智慧,成名成腕以后只顾自己快活,不顾捧哏演员死活,这样的搭档大都合作不长久。

三分逗,七分捧,到底为何意思拜托各位大神

过去的表演大都是师父捧,徒弟逗,所以有"三分逗,七分捧"之说。我的看法是,甲乙二人各占百分之五十。这不仅是在"子母哏"中的一替一句是如此,就是在"一头沉"中甲的话多、乙的话少的情况下,也是一样。乙的话虽少,却都很关键捧哏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说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