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以及一组试块的抗压强度怎么判定合格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混凝土试压块各标号的合格抗压强度是多少
若是单组强度判定,强度一般要≥它的强度等级,比如C20的试块,它的代表值应≥20MPa,如果是评定的话,强度值应该≥20MPa×1.15,也就是说它的强度要≥23MPa,才算合格(<C60的混凝土均是如此)。
如果样本(试件)组数在2组以上,10组以下,那么,它们的平均值也要≥该强度等级的1.15倍,且最小值要大于等于该强度等级的95%(再以C20为例:最小值要求≥20×95%=19MPa),满足这两个条件,该批混凝土的强度就评定为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
如果样本组数大于10组,就需要进行数理统计,计算该批混凝土的标准差,再代入合格评定系数,经过计算来评定了。具体评定方法请参照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不合格的概念对单组、多组的概念不一样。一个标号的混凝土试块,单块的强度要达到1.15倍才算合格,但多组可数理统计的其中单组可在0.85倍以上都可以。
同时有多组试块的同一工程部位,抗压试验1次不合格,在试压的当天可另送其他留存的试块组,其他试块组合格的话也可认为混凝土相应部位试块合格。
已经论定为试块相应部位的混凝土存在不合格问题时,需采取抽芯等方式验证,或由设计复核试验结果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安全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条件试块
混凝土强度怎么评定
混凝土强度评定(本题没有涉及到检验评定,即混凝土强度合格性评定)。
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方法:一、统计方法评定。二、非统计方法评定。
一、统计方法评定。统计方法评定中又分“标准差已知方案(样本容量为连续3组试件)”和“标准差未知方案(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
5.1.1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应按下规定进行:
1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
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按本标准5.1.2条的规定进行评定。
2其他情况应按本标准5.1.3条的规定进行评定。
5.1.2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
二、非统计方法评定。5.2.1当用于评定的样本试件组数不足10组时,应采用非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参考资料:《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评定是怎样做的举例说明一下
一、使用非统计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
适用范围:小批量零星混凝土生产,n<10
【例1】某构件厂生产120空心板,C30,零星生产。在检验期内做了9组试件,9组强度平均值mfcu=38.0Mpa,9组中强度最小值fcu,min=26.0Mpa。试对该批空心板混凝土强度合格性进行判断。
解:因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故λ3取1.15,λ4取0.90。
将数据代入1式:左边=38.0,右边= 1.15×30= 34.5满足1式要求。
将数据代入2式:左边=26.0,右边= 0.90×30= 29不满足2式要求。
二、统计法,标准差已知,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
适用范围: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保持稳定时,应按标准差已知方案(标准差可按前一期的标准差采用)进行评定。
特点:生产稳定,标准差按前一期采用。
最小值限量:标准差≧2.5N/mm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要求同时满足三个公式---平均值一个公式,最小值二个公式。
检查数量:一个检验批,即连续三组;可缩小打击面。
平均值、最小值从本检验批计算。
标准差计算:标准差已知方案σ0可从前面检验期内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60d且不宜起过90d、样本容量不少于45(即在该期间内验收批总批数不得少于15批)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假定其值延续在一个检验期内保持不变。三个月后,重新按上一个检验期的强度数据计算σ0值。
【例2】某混凝土拌搅站,生产C30商品混凝土。该站生产条件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标准差保持稳定。前一个检验期(2011年6月5日~8月4日)做了15批(45组)试件,强度代表值分别是:
现从8月5日~8月8日生产的C30混凝土做了三组试件,每组试件强度如下:
f1:中间值34.5,中间值的15%=5.175=5.2, 34.5-5.2=29.3, 34.5+5.2=39.7,范围29.3~39.7,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35.1。
f2:中间值33,中间值的15%=4.95=5,范围28~38,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33.1。
f3:中间值=29.3,中间值的15%=4.4,范围24.9~33.7,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29.3。
3、以上三组试件为一批。计算此检验批的强度平均值为32.5,最小值为29.3。
公式1:左边=32.5,右边=30+0.7×3.6.=32.5。满足。
公式2:左边=29.3,右边=30-0.7×3.6=27.5。满足。
本例混凝土强度C30,大于C20,采用公式4 fcu,min≧0.9fcu,k:左边=29.3,右边=0.9×30=27,满足。
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
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28d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应为5%。
三、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四、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
σo——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
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
第4.1.2条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fcu,i——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注:上述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得少于15。
百度百科——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怎么评定
依据国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规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分为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两种。
1、当试块组数小于等于9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方法
例:有六组混凝土试块,设计强度为C20,每组的平均值为:23.10MPa、22.2MPa、24.1MPa、20.7MPa、19.1MPa、21.2MPa。
2、当试块组数大于等于10组时,应采用统计方法
例:共有11组试块,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0,每组平均值为:24.2MPa、23.5MPa、22.8MPa、25.1MPa、24.3MPa、21.2MPa、20.7MPa、22.6MPa、23.7MPa、24.5MPa、25.2MPa。
S_(f_cu)=((24.2-23.44)^2+(23.5-23.44)^2+⋯+(25.2-23.44)^2)/(11-1)=1.483
3)查《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中表5.1.3
23.44-1.15×1.483>0.9×20符合
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测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和指标很多,中国主要采用截锥坍落筒测定的坍落度(毫米)及用维勃仪测定的维勃时间(秒),作为稠度的主要指标。
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主要用弹性模量表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力不变,应变持续增加的现象为徐变,应变不变,应力持续减少的现象为松弛。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