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以及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什么 主要内容
1、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2、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3、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
4、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5、《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
6、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
7、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首先是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由居里夫人的照片,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变文字为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居里夫人实实在在的美,真真切切的美。针对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我这样安排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探索下文的欲望,同时也做到处理教材详略得当;其次是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悟: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如抓住“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和“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两句话研讨,我给学生讲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从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通过让学生自读、师生共读、老师补充原因,学生读结果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这一重点句,让学生读中思,读中升华情感。另外我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后是小诗结课,深化主题。因为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能对同学的发言也能及时进行总结与点拨。最后引发对主题“美丽”的提升,我用小诗概括居里夫人这样“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和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主要讲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2、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着,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3、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4、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着,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书中的,在线等!)
1、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2、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3、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5、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6、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