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称高晓松为矮大紧
高晓松是个才子,不仅创作歌曲,《同桌的你》等等,还参加电视节目《奇葩说》、《晓松奇谈》等等。高晓松有个有趣的绰号叫“矮大紧”。那么为什么称高晓松为矮大紧?
微博热搜上突然出现“矮大紧”三个字,很多小伙伴们都不明所以,矮大紧是什么意思?据悉,矮大紧是高晓松的另一个名字,高晓松为什么叫矮大紧呢?
为什么叫矮大紧?
“矮大紧”是高晓松的笔名,据悉还是最喜欢的那个笔名呢,这个“矮大紧”还大有寓意呢。
“矮大紧”是高晓松最喜欢的笔名,以为是和身材有关?NO!“我不矮啊!一米七八,童叟无欺!”想来竟然是“高晓松”三字的反义词——高矮、小大、松紧。
一般比较极端的音乐作品,他就用矮大紧这个笔名。在百度搜索矮大紧会出现很多愤怒的音乐,音乐类型以摇滚和说唱为主,充满了暴力和粗口。这类作品,高晓松都以矮大紧为笔名发布。高晓松说人都有两面性,所以高晓松为名的作品都是阳光,美好,回忆,爱情为主题,相反矮大紧就是以愤怒,悲哀,绝望,为主题。
他用这个代表自己另一面、反面的笔名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歌儿,比如《杀了她喂猪》,我那时就不想署名高晓松,我就署名‘矮大紧’,挺有意思。我还想看看不用我的名字,人家能不能喜欢这个歌。
高晓松为什么入狱
2011年5月,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对于高晓松而言,这6个月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
一个清华才子,校园民谣旗手,恃才傲物的游吟诗人,从书香门第,一路名校,少年成名,走遍世界,到看守所漫长的184天,高晓松的经历充满话题。
接受记者专访时,高晓松梳理了他“在里面”六个月的生活,“一个从小被惯大的名校生,20多岁的膨胀可以被大家原谅,但这种人在40多岁的时候应该担当更辽阔的使命,做一个名校生应该做的。”
扩展资料:
一、事件回溯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17日对高晓松醉驾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危险驾驶罪判处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对于公诉机关的指控,高晓松没有异议,并当庭表示认罪。
在自行辩护阶段,高晓松说:“我没有任何想为自己辩护的,我有的全部都是忏悔……我的行为是自我膨胀的表现,我会吸取教训,我愿意以最大的程度赔偿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我愿意做任何的义工工作,我希望我的事能警示所有喝酒的朋友,对我的家人以及社会致以我最诚挚的歉意。”
自我陈述后,他当庭举起了一张写有“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的纸条。据悉,自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来,“高案”作为北京市已经审理并宣判的醉驾案件的第三例,高晓松被判得最重,量刑属“顶格判”。
“5月9日22时30分许……事故系一辆北京牌照的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与前方三辆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人受轻伤。”节略回溯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新闻办公室的声明如上。将时间前推数小时,肇事者高晓松刚刚完成了个人首部商业电影《大武生》的全国新闻发布。
二、高晓松简介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早期事业以电视编剧、音乐创作及制作人为主。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合辑,1996年推出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
1996年高晓松和宋柯创办了“麦田音乐”独立品牌,后发展成唱片公司太合麦田。1999年自编自导爱情电影《那时花开》。2002年自编自导并作曲电影《我心飞翔》,该片获得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和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时常担任各大选秀比赛评委。
2011年9月9日自编自导电影《大武生》上映。2012年3月主持脱口秀栏目《晓说》开始播出。2015年7月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出任董事长。2016年9月高晓松出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
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的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获释。2014年6月28日高晓松发布离婚声明,已与设计师妻子徐粲金于2013年6月签署离婚协议。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高晓松回忆入狱生涯:老婆第一次看我哭得要死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高晓松:坐牢乏善可陈,遗憾没看女儿的成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晓松
高晓松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骂他
其实不是有人带节奏,而是现在大家有见识了,看出了高晓松的本质。他喜欢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很抱歉,他眼中的那个美好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地狱,他根本没有古代儒士关心百姓的胸怀,也没有现代左派为民谋利的勇气,他其实和印度的婆罗门没有什么区别。完全辜负了两千年来佛祖释迦牟尼关于众生平等和近一百年以来共产主义关于人人平等对我国人民的谆谆教诲,辜负了他从小在佛光和红旗下所受的平等教育。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竟然鼓吹两千多年前就被释迦牟尼批判反对的婆罗门教并洗白种姓制度。
其实严格来说,高晓松不算很嚣张的公知。他言语中没有冒犯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往日的言语中看出他的思想。
一鼓吹北洋政府,“民主”“文明”。尊重知识分子。
二抹黑明朝,说明朝无名君无名士无名将
三鼓吹印度,说印度人温和,平和。印度教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丝毫不提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对人的摧残。甚至试图把它合理化,说美国也是一个肤色与种族的社会(然而美国至少没有认为人和人不平等是天然合理的宗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晓松喜欢什么样的社会?其实就是上层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没有人均贫富打土豪的社会。而底层人民的死活他毫不关心,他不是不知道北洋时代底层人民的惨状,但是与他何干?北洋政府因为实力孱弱,自袁世凯以后一直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一直纵容上层势力。产生了一点纸醉金迷的繁华,这在他眼中竟然成为了一个盛世。他就真的不知道印度教也就是婆罗门教鼓吹种姓制度,摧残人性。反而只夸耀它教化人心的作用?我不相信他不知道这个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而是他喜欢这种宗教,这种宗教磨去了他讨厌的人民追求幸福的反骨。他的节目没有一期是讲底层人民的生活,即使这个节目做了七年,有充足的时间。在他口中,永远只有文人的风花雪月,苍生的喜乐悲欢是不存在的。
他为什么反明朝?他引用毛主席的词证明明朝无名君。为什么不引用毛主席称颂明太祖军事能力(自古用兵无出李世民者,其次朱元璋耳)政治能力(明朝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洪武永乐)搞得好)的话证明明朝有名君?除了做节目要说两句惊人之语玩流量,就是明朝让他讨厌,尤其是明太祖让他讨厌。明朝有鱼鳞图册,限制文人地主霸占百姓田产,即使后来这个政策没有执行到位,但明朝直至万历都还在坚持。如果他不幸生在洪武朝,很有可能就是被迁到凤阳开荒的恶霸地主,被老百姓扭送到朝廷,剥皮实草的贪官。这要他怎么高兴的起来?
其实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人,谁是鬼,谁是魔,一眼都分得清。他走到这一步怪不得别人。如果你们不信,你们可以看看高晓松的晓说,他讲了这么多,天南地北。一直讲了七年,甚至日本美国一个话题反反复复,就是没有一期讲底层人民,讲官逼民反,乞丐与流民。讲限制权贵谋利的王安石变法,甚至关心人民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托尔斯泰。他也几乎没有提及。似乎这些就不存在了。他可以把一个节目讲大半天普希金老婆那点破事,就是不愿意谈到普希金认为知识分子要同时向人民和西方学习的伟大思想(上尉的女儿里面男主向法国人学了法语,向马车夫学了俄语和俄国文化)。他是个什么人,不用我说,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对高晓松的推论。两个总有其中有一个是对的。
一这个人是个小资文青,没有济世救人的胸怀。也脱离人民群众。就喜欢文人的一点风花雪月。
二这个人有心魔,他最喜欢阶层固化,人民麻木不反抗的社会。要是谁唤醒人民,不是被他黑,就是被他刻意淡化。
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他都不配以一个大师的身份在《人民日报》上教化人民。因为他心中根本就没有人民。他在优酷上继续做节目吹牛逼,我不反对。我也认为他讲的外国生活很生动形象。但高晓松你不是鲁迅,不是托尔斯泰。希望等你心怀人民,再去《人民日报》。要不然你还是会被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