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归纳)

其实初中数学公式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归纳,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初中数学公式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初中数学函数全部公式

函数表示方法:解析法

列表法

图像法

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

当k>0时,图像过一、二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图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

当b=0时,y=kx+b=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反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

二次函数:y=ax+bx+c(a,b,c是常数a≠0)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定义:sinA=∠A的对边/斜边=a/c

余弦定义: cosA=∠A的邻边/斜边=b/c

正切定义: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

初中的数学公式有哪些

初中数学涉及的公式比较多,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ax+b=c

二次根式公式:x=(-b±√(b²-4ac))/2a

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b/sinB= c/sinC

余弦定理:a²=b²+c²-2bc cosA,b²=a²+c²-2ac cosB,c²=a²+b²-2ab cosC

正切定理:tanA= sinA/cosA

相似三角形公式:等比例定理、角平分线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

等腰三角形公式:底角定理、等角定理、等腰三角形高公式

圆的公式: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圆的周长公式L=2πr

勾股定理:a²+b²=c²

梯形公式:梯形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2

数列公式:通项公式、公差公式、首项公式、末项公式、项数公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以上公式仅是初中数学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理解和掌握各种公式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初三数学公式有哪些

初三数学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a²+b²+c²-ab-bc-ac)。

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1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4、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表

常用数学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6、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8、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9、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10、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1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12、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3、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4、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15、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16、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17、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18、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19、+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20、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21、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23、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2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 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26、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2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注:D2+E2-4F〉0

28、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29、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 S=c'*h

30、正棱锥侧面积 S=1/2c*h'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31、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 S=4pi*r2

32、圆柱侧面积 S=c*h=2pi*h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33、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34、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35、斜棱柱体积 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36、柱体体积公式 V=s*h圆柱体 V=pi*r2h

扩展资料

部分基本公式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中公式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