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报告(化妆品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什么是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又称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根据美国《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的最新学科分类体系,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6个方面:(1)市场结构、企业战略和市场绩效(Market Structure, Firm Strategy, and Market Performance);(2)企业目标、组织和行为(Firm Objective,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3)非盈利性组织和公众公司(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Enterprise);(4)反垄断政策(Antitrust Policy);(5)管制和产业政策(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6)行业研究(Industry Study)。行业研究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根据《经济文献杂志》的学科分类,行业研究分制造业、初级产品和建筑业、服务业、运输和公用事业四个大类31个行业,每个行业下又细分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

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商品或服务一样,市场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市场容量决定厂商规模。行业分析作为一种系统性信息成果,无疑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企业不论行业状况进行投资,而置行业分析这样的系统性信息于不顾,显然不符合效率的原则。因为信息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企业家在决策过程中总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所有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而且包括对于经济系统的结构的知识。

也许在一些财务投资者的眼里,行业的区别并不重要,他们往往认为行业只是其投资企业的一个形态。然而现实中,一些踌躇满志的资本高手携巨资进入某一陌生行业,最后被迫退出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就在于缺乏对行业本身及其经济技术特点的深入研究。

对于多样化企业集团、综合性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类型的企业而言,全面了解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市场供求、行业竞争、投资回报和风险状况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一些证券公司、大型商业银行、多样化经营企业开始成立自己的行业分析机构,虽然不一定是经济的做法,但仍然显示这些企业对于行业分析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企业决策者根据行业分析报告的系统性信息和建议从业务层面进行战略调整,重点投资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回避、收缩或退出投资收益较低或行业风险过大的行业,必然大大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收益水平;反过来,如果企业不论行业状况如何,简单地采取“渔夫撒网”的策略,寄望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获得稳定的收入,很难说是理性的做法。

对于专业化的企业来说,了解行业并因此确定企业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的“五力模型”。波特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波特因此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可以认为,专业化企业对于所处行业以及希望进入行业的分析报告是有需求的。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向中国投资的步伐,2002年以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外商投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迅猛,直接吸收外资有望创历史最高水平。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二是跨国公司将企业的核心部分开始向中国转移,生产、管理、采购、品牌等各个方面都加快了本地化的进程;三是外方独资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也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投资前期和投资过程中更加重视行业分析,我们可以预言跨国公司将成为未来时期中国行业分析报告的最主要的需求力量之一。

北京理德斯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010-62176335

产业分析主要包括哪三个要素

产业概况;产业特征;产业趋势。根据查询小猿搜题显示。

1、产业概况是指特定产业领域进行分析的报告包含该行业的历史等方面。

2、产业特征是指产业的规模性和产业的盈利性。

3、产业趋势是指现在没有或很少,但未来会发展的很多,且很普遍的产业。

行业分析与产业分析的区别

分类:资源共享>>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所谓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和个体等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行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构成部分,宏观经济活动是行业经济活动的总和。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分析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分析。

顾名思义,产业分析是针对特定产业进行分析.除了要对产业之历史及现况做描述外,更重要的是对其原因或影响做一番解释与说明,并且必须应用于对企业未来的影响预测,提供经营者作决策时之参考,才算具备管理上的实质意义.产业分析的内容必须限定在相当类似或同质之业务上,才能使分析的结果不致于无效.

有关产业分析理论的文献,学者所提甚多,或纵断面的预测趋势,或描述现况的横断面表述,各有所长各有所图.本节将先说明产业定义.

第一节产业的定义

由于各国文化风俗,政治理念及经济发展条件等状况有所差异,因此各学者对于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表1-1是相关研究者对于产业之定义.整理如下:

表1-1相关研究者对于产业之定义

学者

年代

定义

Kotler

1976

产业是由一群提供类似且可相互代替的产品或服务之公司所组成的.

William G. Shepherd

1979

产业就是市场,即供给和需求双方,在从事买卖交易某种产行为的团体

Porter

1985

产业就是一群生产相同,或类似的产品,而且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来销售给顾客的厂商.

吴思华

1988

产业通常指从事制造的行业,也就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独立部门单位,而且是以场所为单位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基础.

林建山

1991

依需求面而言:一群生产具有相互密切竞争关系的企业群.若依供给面而言:凡是采用类似生产技术之厂商群.

余朝权

1994

产业是指正在从事类似经营活动的一群企业总称.

第二节产业的环境

Porter(1980)将产业环境依成熟度及全球竞争的大小分成初生,分散,变迁,衰退及全球性竞争五种,其产业的特性如下:

表1-2 Porter(1980)之产业环境特性

产业的环境

特性

分散型产业

是一个竞争厂商很多的环境,在此产业中,没有一个厂商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去影响整个产业的变化,在此产业大部份为私人拥有之中小企业.

新兴产业

是指一个刚刚成形,或因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转变,消费者出现新需求,或经济,社会的改变,而导致转型的.

变迁产业

产业经过快速成长期进入比较缓和成长期,称之为成熟性产业,但可经由创新或其他方式促使产业内部厂商继续成长而加以延缓.

衰退产业

凡连续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单位销售额呈现绝对下跌走势的产业,而产业的衰退不能归咎于营业周期,或其他短期的不连续现象.

全球性产业

竞争者的策略地位,在主要地理区域或国际市场,都受其整体全球地位根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