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提出什么方针及影响
周恩来总理在补充发言中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协商一致。”是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会议原则。所以说万隆会议是提出十项国际原则,其中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会议精神为求同存异。
方针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
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影响1、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意义万隆会议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提出了什么主张
万隆会议是指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市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历史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来自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代表一致认为,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经济繁荣而奋斗。
在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包括:
1.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代表们一致认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强烈谴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行为和掠夺行径,呼吁这些国家立即停止对亚非国家的殖民统治和干涉行为。
2.维护国家主权:代表们呼吁所有国家尊重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和控制。
3.推动和平与合作:代表们认为,只有通过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亚非国家的独立、自由和发展。他们呼吁各国通过和平谈判、互相尊重和平等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
4.加强经济合作:代表们认为,亚非国家应该加强经济合作,实现经济自主和自给自足。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亚非合作组织”,旨在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总之,万隆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旨在维护亚非国家的利益和权益,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这些主张对亚非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中国提出了什么主张
万隆会议中国提出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主张。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是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独立的亚洲和非洲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有关亚非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的大规模国际会议。
会议于24日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中国在万隆会议的作用: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的共同倡议下,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万隆会议在哪里召开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
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扩展资料:
中国在万隆会议的作用: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的共同倡议下,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