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腊八粥的简单家常做法(咸鲜腊八粥)

南方腊八粥里放什么

腊八粥有糯米、芝麻、苡仁、桂圆、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 [5]在白米等精细食材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些糙米类、杂粮类等谷物,这样粗细搭配不仅吃起来更有质感,而且可以摄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腊八粥中的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赖氨酸含量也很丰富,与大米等谷物搭配起来可形成有效的营养互补。同时,适当添加坚果类和干制果蔬类食材,不仅可以丰富营养,还可以调节口味。 [7]

清代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小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还有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或红糖……”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

简单腊八粥的做法家常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步入腊月,腊月有几个日子是很被人重视的,像腊八节、小年、除夕这三个节日都是腊月中的节日,在这三个重要的节日中,最先到来的腊八节,腊八节是很传统的民间节日,在腊八这天,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大家都会庆祝,在庆祝的时候都会食用同一种食物,那就是腊八粥。在腊八喝腊八粥是一种传统习俗,是千年以前就有的传统,而且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腊八粥都是人们在腊八这天必吃的美食。

所谓的腊八粥其实并不是只用八种食材做成的粥,在小时候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认为腊八粥是用八种食材做成的,为此在吃的时候还专门数过食材,但是怎么也数不清楚。到了现在我才知道做腊八粥的食材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八种,它是用很多粗粮、坚果和干果做成的粥,而且不同的地区做法都不同,用到的食材也都大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种做法,做出来的味道都特好吃。今天我就来教大家我们做腊八粥的方法,我来教给大家腊八粥的正宗做法,做好口感清香软糯,暖胃又滋补,喝起来超满足!感兴趣的朋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煮腊八粥】

我们需要准备的食材:大米、糯米、薏米、黑米、黑豆、红豆、百合、莲子、红枣、桂圆、枸杞、花生、黑芝麻、冰糖

第一步:找一个干净的盘子,在盘子中加入30克薏米、20克百合、40克红豆、30克花生和20克莲子,把准备好的食材用清水清洗两遍,把上面的杂质都清洗干净,清洗好后装在碗中,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让食材吸收充足的水分,让它们更便于煮制。

第二步:接下来再来准备要用的主食,在盘子中加入40克的糯米,30克的黑米,30克黑芝麻和40克大米,大米也可以换做阴米,阴米就是一种用熟糯米加工制作而成的米,大家遇见了可以选用这种米。这一类的食材准备好之后也用清水冲洗几遍,清洗干净,然后再把它们用清水浸泡起来,也浸泡同样的时间。

注意:在处理第一步和第二步要用的食材时,最好提前一晚上把食材浸泡着,这样第二天就能直接用了,能节省时间,做起来更方便。

第三步:接着来准备要用的其他食材,也就是红枣、桂圆和枸杞,这些食材是不用浸泡的,直接在煮的时候加入就行了,它们的量也不用准备太多,准备6克红枣、8克桂圆和适量的枸杞就行了,准备好之后,在准备煮粥的时候用清水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着备用。

第四步:这一步就要开始煮粥了,在煮粥之前,先把浸泡好的食材都捞起来沥干水分,然后在锅中加入1400克左右的清水,除了枸杞不加之外,把其他所有的食材都倒进锅中,食材加入之后,再往里面加入适量的冰糖,冰糖的量自己决定,加完之后先开大火煮,等到水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煮一个小时左右差不多就煮熟了,等到要出锅的前几分钟把枸杞倒入锅中煮,等到枸杞煮好,腊八粥就煮好了。注意:在煮的时候时常搅动一下,以免粥沉底粘锅。

注意:要把比较硬的食材都浸泡一下,这样才能吸收充足的水分,才更容易煮烂。在煮粥的时候,煮制时间根据使用的锅来决定,如果用的是高压锅,粥煮的会比较快。

腊八粥是北方还是南方

都有。

南方和北方都有腊八粥习俗,一般在北方比较常见。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北方和南方的腊八粥有什么区别

腊八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的十二月的第八天就是腊八节,古代称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那么北方和南方的腊八粥有什么区别?做法是一样的,但是熬粥的食材有一些不同,其实差别不太大。

在中国北方人们常用小米、赤豆、蜜枣、黄豆、米仁、桂圆、莲子、胡桃、松子煮成,其味香甜,可畅胃气、生津液。而在中国南方,人们则喜欢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等,加上姜桂等调味品,掺在糯米中煮成咸味粥,温暖滋补,可以祛寒。

其实不同地区腊八粥也都不尽相同,用料多种多样,腊八粥并没有什么规定,可根据各地的习惯、个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凡五谷杂粮均可。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所以不管用什么材料,南北方喝粥的寓意是相同的。